期刊介绍
期刊导读
- 10/22景德镇学院吴丁教授应邀参加第七届国际生命条
- 10/17景德镇学院红色走读全省优秀团队开展实地走读
- 10/03景德镇学院校长陈雨前深入学校检查疫情期间春
- 09/30景德镇学院迎来首批春季返校复学报到学生
- 09/30景德镇学院党委委员方文龙慰问返校毕业生
清代景德镇陶瓷工艺衰落原因之研究①
1 清代景德镇陶瓷衰落的背景
1.1 国际背景
18世纪中后期,世界陶瓷市场形成欧洲、东亚与景德镇陶瓷“三足鼎立”的竞争局面。具体而言,欧洲诸国在陶瓷的制作工艺、生产条件、风格特色等方面功效显著。例如工业革命后,欧洲率先发明并且大力推广了花纸贴花工艺和“金水”;再如19世纪末,模具、注浆成型法和制瓷机器的应用,既促进了欧洲陶瓷的批量生产,也助推了欧洲陶瓷的品质提升;又如18世纪后期,德、法、英等国的瓷器产品逐渐凸显了各自的风格特色和丰富的艺术样式,德国麦森的硬质彩绘瓷和瓷塑、法国的软质彩绘瓷、英国的骨质瓷,都是其中典型的代表。从某种意义上而言,它们更加符合欧洲人的审美情趣。毋庸置疑,欧洲各国的制瓷业蒸蒸日上,与此同时,日本的制瓷业同样迅速崛起。
1.2 国内背景
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,在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下,我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、半封建社会。鸦片战争后,中国市场被迫完全开放,不约而同的是,凭借着不平等条约赋予的特权和幼稚产业保护下已经壮大的制瓷业,欧洲诸国开始肆无忌惮地向中国出口大量的瓷器,非常不幸的是,中国逐渐从瓷器生产的垄断国,一步步地沦落为瓷器的进口大国,这既是巨大的讽刺也是极大的侮辱。中国陶瓷手工业在封建官僚的盘剥和西方洋瓷的排挤下,从各个程度上都受到了严重的摧残和打压。一言以蔽之,19世纪70年代以后,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,丧失其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,失去其储量丰富的资源优势,从宏观角度而言,中国的民族工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严重破坏,景德镇瓷业身处其中自然也不能幸免。
2 清代景德镇陶瓷衰落原因
2.1 政治原因
晚晴时期,由于战事频繁、交通阻滞、反动政权腐朽、出口关卡捐税盘剥等诸多原因,从而严重影响国内社会生产和对外贸易的发展。景德镇虽然地处内陆,但是同样饱受战争之苦。值得一提的是,江西省身处战乱长达10年之久,致使景德镇瓷业遭受严重破坏,瓷窑从三四百家锐减至一两百家。更有甚者,繁多的捐税以及苛重的赋税使得景德镇瓷业销售成本大幅上升,景德镇瓷业的市场竞争力大为减弱,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景德镇瓷业发展沉重的打击。
2.2 经济原因
2.2.1 税收增加
清政府在太平天国运动后设立了一系列征税机关,其主要目的是控制民间手工业生产。具体而言,景德镇陶瓷外运需先在景德镇内缴纳统税,运出省境时需再次缴纳出口税,且在缴税时只论件数,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税收负担。
2.2.2 瓷器运输成本变高
景德镇作为江西省的一个地级市,在地理位置上而言处于比较偏远的地方,且交通运输并不发达,必然对陶瓷的运输工作造成重重阻隔。对于消费者而言,需要花费更大的代价来购买景德镇瓷器。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局面,景德镇的陶瓷运输成本高、运输阻碍多,这也势必会影响景德镇陶瓷的发展。
2.2.3 制瓷成本大幅增加
自古以来,景德镇瓷器一直沿用木柴烧制瓷器的方法,木柴烧瓷有助于瓷器的形成,但是其所产生的费用极高,小窑需花费100~200担窑柴,大窑则需要400多担窑柴。长此以往,景德镇可用于烧窑的木柴资源急速锐减,为了延续生产和赚取利益,商家需花重金从乐平、婺源,甚至安徽的徽州等地运柴至景德镇。仅此一项,烧瓷的生产成本就比国外采用煤制瓷的成本高出3倍。
2.2.4 区域经济总量小
地域及经济总量偏小是景德镇显著的特点,经济总量偏小意味着该地区吸纳的要素资源有限,可能导致的结果是,一方面造成了社会分工不足,相关产业链条发育不完全或者产业发展出现畸形;另一方面财政收入来源有限,当地政府除了满足自身正常运转的经费开支外,再置办其他的公共事业则显得有心无力,底气不足。
2.3 文化原因
2.3.1 过于重视艺术瓷
众所周知,建筑陶瓷及生活用瓷占据现代陶瓷市场,然而景德镇的艺术大师们不屑于此,反而倾注心力研究和锻造艺术瓷。此类瓷器艺术价值高、样式种类多,但是市场需求量少、经济价值低,由此一来,景德镇陶瓷出现经济效益堪忧的局面。例如,官窑所制的瓷器,审美价值高、经济价值低,设计步骤极其繁琐、生产工艺十分复杂。
文章来源:《景德镇学院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jdzxyxb.cn/qikandaodu/2020/1227/499.html
上一篇:回眸,我心安处
下一篇:景德镇陶瓷文化研学旅游价值及路径探析*